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扶贫攻坚,先搞清三个“怎么办

    信息发布者:A15038679762
    2017-07-28 21:55:37   转载

    扶贫攻坚,先搞清三个“怎么办

    写在前面

    扶贫打攻坚战,啃硬骨头,势必困难重重,切不能遇有困难就消极观望,或过多强调客观原因而不主动作为,扶贫靠的就是苦干加实干,要勇于创新机制、突破瓶颈。陕西省军区挂钩帮扶延安市黄陵县的新城村、龙首村和安沟村时间不长,阻力和难题却不少:因病致贫、无一技之长的村民较多,帮扶起来困难大;志短、懒惰无脱贫意志的村民让人费心费力,极易滋生返贫的苗头……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请看《中国国防报》报道,来自陕西省军区的扶贫工作调查。

    陕西省宝鸡军分区领导和农业局专家在查看帮扶贫困户的黄芪质量,这些贫困户自己种植的黄芪将通过网络渠道销售到全国各地。吴军摄

    先搞清三个“怎么办”

    ——陕西省军区驻村帮扶革命老区的调查

    ■余飞李萍中国国防报记者曹琦

    ●劳动力缺乏、没有一技之长,怎么办?

    因户施策,“老中医”挨个把脉

    新城村的贫困户蒋翠兰身有残疾,行动不便,丈夫得一直在她身边照料,家里还供着一个孩子读大学,日子过得相当艰难。可这次,当记者来到蒋翠兰家时,却看到整洁干净的窑洞里,新买的超清电视机前围满了街坊邻居。

    蒋翠兰一家的转变从何而来?蒋翠兰坐在炕沿,跟记者拉起了家常。

    原来,省军区挂钩帮扶新城村后,根据蒋翠兰的实际情况,扶持她家发展标准中蜂养殖,这样既可以照顾家庭,又不耽误创收。“部队为我们考虑的很周到。”蒋翠兰说,对于养蜂她毫无基础,省军区便把她与村里其他几户没有基础的贫困户放在农机种植养殖合作社统一管理,不仅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年底还可按照收益分红。

    量身定制脱贫计划的不止蒋翠兰一户。贫困户余汉芬有一定的养鸡经验,但她的丈夫患病后根本没有劳动力,她自己年纪又大了,精力有限,这钱是越挣越少,很难维持生计。针对她家这样的情况,省军区也为她定制了脱贫“私人计划”:扶持新建一座约50平方米标准化鸡舍,并配套辅助设施,提供幼鸡500只。一年过去了,贫困户已成致富能手。对因病致贫的村民,省军区充分考虑到每家因有需要照顾的病人不能出门打工的因素,提倡搞庭院经济,建起蔬菜大棚、修建家畜圈舍,让贫困户不出门也能发展产业,摘掉贫困的帽子。

    去年初,省军区党委班子集体赴黄陵县扶贫点召开推进会,并选派15名机关干部进村入户,现场办公。他们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根据贫困户的贫困根源,邀请专业人员论证扶贫措施,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成立种植养殖合作社,确定了“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一方”的帮扶思路。“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该精准定位,因户施策。”省军区主要领导讲到。

    ●“贫困帽”戴得心安理得,人穷志短,怎么办?

    聚心扶志,曾经的“阿斗”奋发了

    “扶啥贫,我觉得现在就很好。”听到田庄镇安沟村一名大龄青年的话,省军区驻村干部李参谋的心一下子沉了下来。此时,站在他对面的青年背着手,斜视着他,一脸的无所谓。看此情景,李参谋张了张嘴,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他对这位30多岁的青年很失望,却又无可奈何。

    李参谋的经历,也引起一些驻村干部的共鸣。

    “你让他打扫卫生得点补助,他说家里有事走不开;你让他养蜂赚点钱,他说太麻烦没精力。其实他不忙,大闲人一个,就是不想干活。”在与驻村帮扶干部交流时记者发现,扶贫工作最怕的不是缺乏资金技术,不是没有项目人才,更不是受的那些苦和累,而是遇到那些扶不起的“阿斗”们,你尽心尽力想帮他们脱贫,他们却觉得“贫困帽”冬暖夏凉,戴得正舒坦呢,就是不买你的账,怎么办?

    人无志气走不远,鸟无翅膀飞不高。对于这些贫困的“阿斗”们,省军区决定用部队的优良传统和过硬作风带动群众,增强群众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

    “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用真心、诚心、耐心,就是块石头也能焐热了。”省军区机关干部郭养普介绍说,蹲点帮扶的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始终不变的是一对一上门耐心劝导、鼓励,教育引导他们摈除“等、靠、要”的懒汉思想,重拾勤劳致富的志向和勇气。

    此外,扶贫先扶志,不仅靠引导,更要靠看得见的实惠。省军区在注重“以心交心”教育引导的同时,因户施策,创造方便良好的致富环境。

    龙首村村民陈蛇林因病而高位截肢,丧失了劳动力,数次努力尝试脱贫无果,索性破罐子破摔,什么也不做了,干等着政府救济。

    省军区机关干部袁涛在龙首村帮扶时,一有空就往陈蛇林家里跑,给他分析现状,讲解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帮他谋划脱贫致富路子,一点点拾起陈蛇林发家致富的自信心。

    当记者来到陈蛇林家时,他正坐在轮椅上,在自己的食用菌养殖基地大棚前和商贩讨价还价,大棚里蘑菇长势喜人。看到部队来人,陈蛇林激动地伸出双手,热情地邀请记者到他的蘑菇大棚看看。他说:“没有部队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

    ●产业带动能力不强,自身造血功能弱,怎么办?

    深挖潜力,特色农产品成“网红”

    脱贫攻坚战况如何,最直接的指标便是人均年收入。

    根据延安市划定的人均年收入3015元的贫困线,该省军区帮扶的3个贫困村82户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看到成绩,有人便认为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建议省军区将注意力转向其他工作。

    “真的胜利了嘛?”省军区领导不为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他们头脑清晰:脱贫难,返贫易,单单收入过线远远不够,找出病根、彻底截断返贫后路才是重中之重。

    他们对前期帮扶进行回头看。很快,项目实施中存在粗放性、单一性、短期性以及救济式帮扶的现象;到户的措施还不够精细,对于如何解决因病因学加重负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收入、生产资料更新加大资金需求等问题措施不够;产业带动能力不强、群众内生动力不足、自身造血功能较弱等3项14类问题浮出水面。

    找准纹路好劈柴。省军区克服改革之际人少事多矛盾,指导帮扶乡镇建成51KW光伏发电站,完成光纤入户改造工程,有效解决了制约发展的功能性障碍。

    在2015年的时候,黄陵县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全市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省军区抓住这一有利契机,瞄准黄陵独具特色的农副产品,积极出谋划策,协助推广宣传,使翡翠梨、安沟红、轩辕蜜成为网络热销产品,大幅增加了帮扶村的居民收入。

    在2017年省军区扶贫方案上记者看到,他们将继续投资300至400万元扶贫资金,积极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开发农村产业增收空间,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切实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确保扶贫工作不断线、不反弹。

    方案确定,关键在人,没有一支沉得下去、真抓实干的扶贫干部队伍,脱贫致富只能是空谈。为此,省军区协调黄陵县委、县政府将省军区机关精准帮扶纳入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将扶贫情况纳入干部目标考核,结合镇(街办)、村换届选举,免去抓扶贫工作不得力的干部,全力选好配强村级班子,让贫困群众出门就见党支部、抬头就有好党员、遇事就有主心骨。

    当前,省军区系统改革已全面展开,人员结构、编制体制等变化颇大。“变的是规模结构,不变的是使命任务。”省军区领导介绍说,他们将持续完善改进精准扶贫的“黄陵样本”,通过3至4年重点扶持,在帮扶贫困村脱贫的同时,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共同脱贫致富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